top of page
背景
願景

背景

 

2003年一羣有夢想和抱負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看到不少精神科病人除了需要精神科專科服務外,也需要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的服務。他們就這樣發展了一個綜合治療中心,為大眾提供整全的精神治療。隨着經驗的累積,他們又體會受助者心靈上的需要。於是,他們又在服務中加入宗教的元素,讓受助者身、心、社、靈的需要都可以得到適當的回應。

 

這些發展背後有一個重要推手,就是我們所摯愛和懷念的陳熾鴻醫生。陳醫生於2020年2月29日離開了我們,安息於他一生忠心跟隨和信靠的父神懷抱。他不多言,但思路細密,有計劃,有行動,凡事盡心竭力,內心卻又滿有温柔謙卑。他除留下美好的榜樣外,也留下了一個心願,就是普及(即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整全精神科服務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一班多年來與他合作無間,相知相交的伙伴好友,遂萌生這個延續陳醫生遺願的心志。經過多番商討,於2021年初成立這協會,繼續在香港推動普及整全的精神科服務。(註:公司前身為心靈靜舍)

 

我們的願景

 

社會大眾重視精神健康,以正面態度對待精神健康問題;

精神健康服務應包括心理及靈性層面以達至整全的全人關懷;

整全精神健康服務應予普及化,讓有需要人仕得到適時的服務

 

 

我們的使命

 

我們提倡整全,以人為本的進路,在精神健康治療上結合身心社靈等向度。

 

我們成立一個轉介平台,聯繫精神治療、心理治療、及靈性關顧等專業的從業員。我們尤其關注精神健康、心理或靈性需要的弱勢羣體,滙聚資源提供資助或其他支援,使他們能獲得適時的整全精神健康治療服務。

 

我們會籌辦不同類型的培訓項目;並會與其他組織就精神健康與靈性及心理的整合,及相關的研究和治療保持對話。

 

我們會與教會、學校、及其他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聯繫,以促進公眾認識精神健康與靈性和心理整合的重要性,並促使公眾不再以歧視的眼光看待精神健康問題。

 

整全及普及的理念

 

聖經申命記8:3下:「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人要活得健康,不能只靠醫學科技,也需要脫離靈性的貧乏(感受到上主賦予人生命的意義和方向)和心理上過著滿足的生活。整全精神治療為病患者提供了醫學,心理及靈性的協助,讓他們早日重拾健康、有意義和滿足的生命。

 

走遍各城各鄉醫治各樣病症是耶穌在世時助人的特色,而「普及」這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建基於祂這種無界限的服事。提供「普及治療」這個願景,就是為社會提供無障礙(包括人為標籤、心理攔阻、經濟限制)的整全精神治療。

 

我們的立場

擇要:

● 本協會關注精神健康及精神病患者的康復。
● 整全精神健康除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交外,亦涉及靈性層面。
● 精神健康是健康的固有組成部份,對每一個人都極為重要,有其普遍性; 精神健康服務必須普及,讓所有人 (尤其是弱勢群體) 都可獲取他們負擔得起及易於獲取的精神健康服務。
● 精神疾病不單是情緒困擾、認知功能障礙或缺乏適應能力的行為,亦包含人生迷失意義、目標及希望。
● 精神健康是全人幸福 -- 能與自己和平共處、與人建立關係、生命中雖然逆境處處及充滿挑戰,亦能感到幸福快樂。
● 本協會致
力於整合生理、心理、社交及靈性健康,以促進全人成長及成熟,體驗生命的豐盛。

 

 

我們的策

 

我們會邀請認同本協會宗旨的專業人員加入,凝聚成一個服務團隊。團隊成員承諾撥出部份時間以較低廉的收費去治療經協會轉介的人士,也可按需要推薦這些人士申請協會的資助。協會會透過教育培訓去推廣我們的理念,冀盼更多有心人加入團隊或在其他方面予以支持,讓協會的使命和服務得以持續發展下去。

我們的服務

 

本協會目前提供的服務包括:

  • 全心牽(轉介平台),為有需要人士轉介以下專業服務:

    • 精神科專科服務

    • 心理治療/心理輔導服務

    • 靈性導修服務

    • 其他專業服務(音樂治療、藝術治療)

  • 醫藥資助計劃

  • 公開講座及公眾教育

  • 定期分享資訊(如網頁)

 

我們的團隊

使命
理念
策略
服務
團隊
立場

     顧問     

     董事     

陳健生醫生
陳玉麟醫生 

康貴華醫生 

賴子健醫生

彭順強博士

丘加莉女士

楊明康醫生

黄德興教授 (主席)

馮銀英博士

許逸蘭女士

林守欽先生 

盧至仁先生

bottom of page